大地行者 2月5 日 三三修煉法之活動設計和帶領的心法和技法 @ 兆基書院 1900
今日上海鳥和澤山的三三修煉法。今天有兩小時,前一半先由海鳥帶,後一半由澤山帶。
海鳥簡介了自己的過去,由於上次的「生命對談」中已經提過,所以都係簡介佢由失戀到參加大地行者結識了現任老婆,再成為了幼師,再教自校,又因錢既問題要出去闖,做過保險,最後亦開了園藝公司,至今打算移民澳洲。而今次他就起過的屋就分享多了比我地知。佢試過起草屋,一覺醒來,成個屋頂吹走左。佢又試過起木屋,叫「海鳥居」。佢又試過起磚屋,就係現今居住的「黃金屋」。佢亦分享了以前好鐘意揸電單車同單車,而佢同佢老婆茉莉係大地行者時相識的,後來更舉辦了環保婚禮,實實在在地影響了野人。
海鳥以一邊互動一邊派禮物的方式,說出三三修練法的主旨在於底線要清晣,第一個「三」,分別為「對象」、「環境」同「課程設計」,而這些都分別有「技法」和「心法」。他為我們分成四組,每組會獲派一張預先準備好的卡紙,上面有不同的情境,針對「對象」、「環境」同「課程設計」,比如小學生和成年人在設計上的分別,夜探濕地的課程設計,等等。當中我聽到有不同的教學介紹,很有趣,比如可以玩「諾亞方舟」,或者可以玩「赤腳踩濕地」、「夜行生物觀察」、「畫畫」、「如果濕地不再濕」、「濕地的日與夜」等等,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小活動。
以海鳥的性格,會overrun 是常識吧,所以當澤山接棒時,已無時間作自我介紹。他先引入,他將會帶領我們玩一個遊戲,希望大家仔細觀察他的教學。
澤山將大家分成四組,用問題引入,「今天去大埔滘知唔知會見到咩生物呢?」,引起大家思考,令人期待。之後解說活動,手上有四張相片,是大埔滘會出現的動物,現分大家為四組,比十分鐘大家準備,之後集合大家,各組輪流不出聲模仿,比大家估。最後作出總結,原來四張相都是澤山親自去大埔滘拍攝的,所以現玩完熱身遊戲,大家就準備出發去夜行大埔滘了!
澤山有經驗,也有教學底子,所以很順利。澤山亦順帶提到,當時他是因為兒子就讀自然學校,所以參加大地行者,而當時他未轉食素的。有次活動,他午餐點了叉燒飯,而他觀察到當時的海星(現在的天烏)自己帶飯,由此他就開始幻想自己會變成如何的人。
最估唔到係落堂後阿根捉住我傾讀社工Master 既事,最後變左最遲出課室,落到樓下係車旁又傾左大約十分鐘,內容不外乎讀唔讀好,雖然我知自己最後都未必讀到,但同佢傾計重燃起我舊年六月既心,有點溫暖,有點唏噓。緊接著送走左阿根,我正戴上頭盔,天鳥就過左黎,即刻除返頭盔。言談之間得知天鳥都有揸電單車,04年有牌,揸下唔揸,最近一年又揸返,係西貢代步,係電動電單車,換算返大約150cc 左右。然後原來我隔離果部黃色5.5噸貨車係海鳥的,海鳥的故事很長,但此刻知道佢係園藝公司老闆,判頭黎。我大致簡介左自己IT老師background,想讀社工搵左雨點傾,輾轉阿根過左就黎問侯我,又講埋我點解要轉行,順便提下聽日要幫野人手搞年宵。
忽然有感,阿根講起出面大學比不上大地行者,我指出其實係因為傳統大學(even Stanford Harvard )都需要量化比Grade,而大地行者不需要,當有量化和無量化比較,人性自會覺得無量化較好,因為人始終是感性的。而大地行者只是一個平台比一班相似理念的人互相認識,講白左,走晒堂都「畢到業的」,而大家寫既反思,交左上去都未必會認真睇,講到尾,在大地行者裏反思係為自己而寫,並不是為了「畢業」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