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1 年 1 月 8 日

大地行者 1月8日 博物學 @ 兆基書院 1900

  今天是大地行者的第一堂,博物學。七點去到兆基書院,上502 室。

  今天的講者有著很神奇的過去,本來他是匯豐銀行內的高酬厚職,然而他卻辭了工去南丫島住,成為一名環保人士。不說不知,原來我們每天手上的匯豐銀行紙幣,是當年經他有份設計和製作的😎。

  今堂博物學講了很多冷知識,數之不盡,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歷史堂,專講不同名人的生平。

  先由林奈說起,他奠定了現代生物學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礎,是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他透過植物性徵來分類,影響著現今我們所有的學名分類。其中第一個名字是屬名,為名詞,第二個名字是種名,為形容詞,形容這個物種的特性,其後面或可加上發現者的名字,以紀念這位發現者,也有負責的意思。林奈用這種方法幫植物命名,後來他也用同樣的方法為動物命名,此種命名法也一直延用至今。

  之後,又講到洪保德,他開創了許多地理學界的重要概念,如等溫線、等壓線、地形剖面圖、海拔溫度梯度、洋流、植被的水平與垂直分布、氣候帶分布、溫度垂直遞減率、大陸東西岸溫度差異、大陸性與海洋氣候、地形對氣候形成的作用等,並探討氣候同動植物的水平分異和垂直分異的關係;此外,他也發現地磁強度從極地向赤道遞減的規律,火山分布與地下裂隙的關係等。而洋流正可解釋點解海上既垃圾會漂到遠處(儘管很common sense😆),亦因此我才了解原來有一個地方係無洋流的—太平洋垃圾帶(詳情可看此文:世上最大垃圾帶:相當於1446個香港

  最後,從洪保德中一段亦得知了「天空藍表」的存在,儘管我維基上沒有找到中文版(只找到tiffany blue的錶🤣),但慶幸找到英文的Measuring the Blueness of the sky,即Cyanometer。以前一直看天都知道有不同的顏色,但從未想過原來有這麼多的色塊是可能分類的。長知識😮。

  下一個是斯文豪,他是一個英國外交官,鴉片戰爭時去了中國,在他的隨軍日記中詳細地記述了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的破壞。之後去左台灣成為領事,斯文豪不但是英國首任駐台領事,更是著名的生物學家,嚴格來說,佢副業先係領事,正職係生物學家🤣基本上佢攝影了很多的台灣鳥類,而他所拍下的照片對日後的研究很有幫助。

  接著是鹿野忠雄,他自少在博物學上已很有天賦,中學時期已出了學術論文,在日佔時期,他來到台灣研究,原來台灣在冰河時期時本和大陸地形相接,但是,之後冰河溶左,自此便分開兩地,然而,有一些古物種留在台灣,隨著冰河溶化水位提升,物種向高發展,於是乎,有趣的現象發生了—當初在中國大陸的古物種在物競天擇下一早已不知何去何從,或已進化。但在台灣島上的古物種,卻向高發展最终導致台灣高山的研究可媲美西藏的物種了。

  可惜的是,鹿野忠雄生於戰亂,所以一次隨日軍去印尼時進行考察時出了意外,不知所終。

  下一位是華萊士,他被認為是19世紀動物物種地理分布的權威專家。提起他的話,不得不提寫了《物種起源》的達爾文了。達爾文是英國的貴族,當時原來英軍船上有一個職位,是專門負責阿船長食飯傾計的,原來英國海軍階級文化極重,而軍艦上英國海軍傳統要求船長不能和下屬有任何的社交活動,因此達爾文因緣際會下成了「小獵犬號」陪船長的貴族,所以,按照當時大英帝國海軍的傳統,同行的軍醫還得同時兼任自然學家,其實達爾文的「自然學家」頭銜可說得上是有點虛了~

  題外話😂該艦艦長費茲羅是“標準的”軍官,更是虔誠的教徒,愛真理更愛上帝。所以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後,他憤怒地宣稱達爾文背叛了自己。在著名的牛津論戰中,他手捧《聖經》,高喊“聖書啊!聖書啊!”離開會場。最後因精神錯亂而自殺。 還有一個小插曲,有一天晚上,費茲羅說他看過一個證據,證明蓄奴是最仁慈的︰當時巴西最大的一個奴隸主人把他的囚犯們都聚在一起,問他們想不想自由,而全部的奴隸都異囗同聲說「不!」這時,達爾文不知怎麼地鼓起了他的愚勇回說︰「在主人面前,奴隸敢說真話嗎?」費茲羅聽了立刻暴跳如雷,告訴達爾文︰「誰懷疑我的話,就不適合跟我一起吃飯!」說畢,達爾文竟然真的立刻就搬出去和其他軍官們撘伙。撐了幾天後,費茲羅的態度還是軟了下來,並送了一封正式的道歉信給達爾文。

  說回華萊士,他和達爾文生於同一時代,但他沒有達爾文的優渥背景(亦更嬴得我的尊重),他因為無錢,但又醉心於自然研究,於是係南美研究同打獵,係亞馬遜盆地收集了大量標本,而佢既厲害之處在於,一次佢在南美運送標本時遭遇沉船,標本無晒,但佢竟然可以憑記憶出書,證明佢活得很真實。其實當時達爾文回英國後而經有演化論既諗法,但當時英國的宗教力量太大,佢不敢說出來,打算留待自己死了才發佈。怎料華萊士也於差不多時間將一篇約二十頁的演化論論文寄給達爾文,達爾文一看發現這理論簡直一樣,於是立即將自己的私藏整理成論文發佈出去,並附上華萊士的論文共同發表。

  資訊量實在有點太大,但很有趣。原來當時達爾文已是貴族,又是皇家學會院士(即可以在劍橋大學踩草地🤣❗❓),而華萊士還需在亞馬遜為了生計而打獵,所以對華萊士來說,發表論文能進入皇家學會院士已經是至高榮譽,亦因此才會寄比達爾文,而達爾文本來已有相同諗法,而學術上名留青史的永遠只有第一人,所以歷史才會如此發生。倘若,當年華萊士如果回到英國再親自寄去英國皇家學會,那麼現今人們提起演化論只會記得華萊士,畢竟😂達爾文為了自保本就打算待死才發佈的,所以真的只能說是時也命也,十分奇妙。


  華萊士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是有關天堂鳥的。原來,華萊士曾經係印尼做獵人,招募了當地土著去狩獵天堂鳥,再轉賣給歐洲人賺錢,土著捉左天堂鳥後,會斬左佢隻腳作記認(Claim 錢),當華萊士賣這些無腳的雀仔予歐洲人時,歐洲人便以為這種雀天生無腳,所以一定來自天堂,變左做「天堂鳥」。

  有關天堂鳥,其實牠們的求偶舞也是非常特別的😛

  下一個是威爾森,一位研究螞蟻的專家。原來全世界螞蟻的重量總和比地核還要重,而且螞蟻天生的群眾利他主義也是十分值得研究。比如蟻后當然是最大最高級的,而男蟻是用作交配用的,至於其他的蟻則是工蟻,天生就是為了組織而存在的,所以基因上一早已刻上「即使犧牲自己也要保護蟻巢」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威爾森的其中一隻眼睛是失明的,但無阻他的研究工作,他甚至會將整個蟻塚掘起搬去研究室,為每隻螞蟻作記認,研究牠們的去向。

  然後是終於提及中國人了—潘文石,一位值得尊重的中國動物生態學家,佢係秦嶺腹地研究大熊貓,尤於是野生的,所以佢不時要人在野潛伏在野外,只為更了解大熊貓不為人知的一面。有說其時天氣嚴寒,佢為了保持面上的油脂,連續幾星期不沖涼不洗面。在秦嶺調研的時候,他發現了大量竹林被濫砍濫伐的問題,於是上書領導層,是越了很多級的寫信比朱鎔基總理,最後1994年5月,砍伐全線停止,但是潘文石也成了不受歡迎人物,最後被處處留難無法再留下研究熊貓。於是1996年他去了廣西研究白頭葉猴,又是一段長時間的研究,甚至會在生態公園內興建一庭塔去錄影白頭葉猴的日常。之後於2004年,他又轉了研究方向,去了研究中華白海豚,十年間一共收集到了數十萬張中華白海豚照片,上千段視頻及數千個GPS定位點,研究中華白海豚的活動範圍、種群、季節性遷移、發情、交配、產仔、覓食等方面的情況。其種群數量從2004年的不足100隻達到2016年的215-220隻。

  最後要介紹的,是香港土產的香樂思(Geoffrey A. C. Herklots),他於 1928 年來到香港大學生物系任教,時年 26 歲;二次大戰前,香樂思送走妻兒,他選擇留在香港協助備戰,指導儲糧方略;淪陷時他被囚集中營,戰後做過拓展處處長,主管漁農發展。佢用用「歲時記」方式記載香港四季的變化及動植物的品種,也詳述了早年的自然風貌。原書於1951年出版,早年很多本地學者在介紹香港歷史與自然風貌時,都會引用參考此書,實為博物學家之模範。所以,香港也有香港本土的博物學家的😎

  重中之重要介紹的,就是山牛,他是今天的講者,在他娓娓道來的多位博物學家的生平時,亦不難看出山牛自己都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他提起了很多冷知識,例如北極燕鷗以其遷徙聞名;牠們每年從北極的繁殖區飛往南極,然後再飛返北極。這麼一個來回各19,000公里的遷徙旅程 令這種鳥每年能看見兩個夏天及全球所有動物每年所見過最多的白晝。北極燕鷗平均一生飛行的路線等於地球往月球來回一次——約760,000公里。他又會講起如何分辨中白鷺和大白鷺,主要係睇眼睛下面有沒有從嘴延伸出來的長長的黑線,有就是大白鷺。

  山牛亦有分享他很喜歡攝影,家住南丫島,不時可以「影餐飽」。介紹潘文石時亦有提起自己曾去臥龍影熊貓,本來第一次跟大隊行時影唔到,然後第二次跟少數唔攰既人爆林時,便看到有一隻熊貓離佢超近,當刻立即舉起成支炮(相機),近距離影熊貓。有一點分享是特別深刻的,就係佢點解會棄高薪厚職走到今日,原來,山牛提到十四年前有一日佢如常返緊工,突然收到消息,有一隻西伯亞鶴出現係米埔,當下佢好想去但返緊工,而當下是第一次有聲音叫佢辭工。最後佢終於做了決定,走到今時今日。

  課堂最後,他給我們看了看一個汽水樽,原來是80年代的汽水樽,是他在一次清潔沙灘時執到的。但借此上了一課經濟學,為什麼塑膠這麼便宜?一切先從石油講起,自從石油被捧位第二黃金後,石油的需求大增,同時亦衍生很多石油附產品,膠是其中一例。由於在燃燒石油時有很多的剩餘垃圾,科學家將其剩餘垃圾轉化為膠,由於有大量膠,所以成本極低,導致膠很便宜,於是塑膠便十分普及。可是,眾所周知塑膠難分解的缺點,正因如此,每當看見大量的膠被隨處遺棄又無法分解時,便會感到可惜和痛心,亦帶點無奈。